(图源:小红书)
当那些在SEER数据库完成注册的中国用户尝试登录时,系统会弹出“账户不存在”的提示信息。若用户向官方发送邮件询问账户究竟出现了何种状况,便会收到这样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如下:
“倘若您近期丧失了对SEER*Stat账户的访问权限,且已无法正常登录,烦请留意近期政策的调整变化。该变化要求NCI对部分账户访问SEER数据的权限予以删除。目前,我们暂无法恢复您账户的访问权限。
为积极响应近期发布的安全指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正在推进技术层面的更新工作,旨在进一步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其中重点在于保护由NIH受控访问数据存储库(CADR)所提供的数据。
具体而言,自2025年4月4日起,NIH将禁止位于被重点关注国家的研究人员及机构访问相关数据库,并终止所有涉及NIH CADRS及相关数据的项目,即便这些项目正处于进行之中。
依据EO 14117以及28 CFR第202部分“防止被重点关注国家或被重点关注人员访问美国敏感个人数据和政府相关数据”的相关规定,这些被重点关注国家包括中国(涵盖香港、澳门地区)、俄罗斯、伊朗、朝鲜、古巴以及委内瑞拉。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指南通知NOT-OD-25-083。”
这一禁令致使SEER数据库关闭了我国科研人员的使用权限,对我国众多硕博生以及科研工作者开展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该禁令的源头可追溯至2025年2月28日,美国政府在前总统拜登执政期间所推行的一项行政命令,即《关于防止关注国家获取美国公民大量敏感个人数据和美国政府相关数据的行政命令 (Executive Order on Preventing Access to Americans’ Bulk Sensitive Personal Data and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Related Data by Countries of Concern)》 。
该行政命令的完整文本可在白宫官方网站进行查阅。
当下,用于科研领域的SEER数据库被列入禁令范畴,这一情况着实让众多网友不禁感叹:学术层面的“冷战”终究还是降临了。
实际上,从该禁令的实际执行状况来看,其限制的数据范围极为广泛。如今,已有学者忧心忡忡,担心PubMed是否也会遭遇被禁的命运。
图源:网络
当然,有身处海外的网友,为大家探寻出了一条继续使用SEER数据库的可行路径:
图源:小红书
针对此事,有网友提出疑问:“难道我们不应该鼓励中国版的数据库尽快面向全球开放吗!”
事实上,我们目前确实正在积极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数据库,像国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等。然而,SEER数据库的针对性封禁,无疑会对众多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截至目前,TCGA、GEO以及来自美国的多学科临床数据库MIMIC、NHANES,还有PubMed,均仍能正常使用。
信息来源:解螺旋、Seer官网、小红书、募格学术、微博、白宫官网
本文由IAMSET学术服务小编手工整理,如有错误请后台联系小编,本文仅用作学术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转载请注明来源和IAMSET学术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