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围棋实行座子制,由此而产生的定式都是围绕着“星”展开的。并且古人弈棋都以战斗为重心,所以

很多定式的结果不是像现代形成“两分”。而是有些类似现在的死活题。总有一方被吃!

另外,我国古代的围棋技术,大多都渗透着文化的元素。古定式大都会有一个含有文化气息的名字,而不像现代

那样直白的以棋形命名。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仅介绍古定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大角图:黑2一间低夹,现代棋手执白大都会选择点三三。而古人因规则问题,会毫不犹豫的选择3位单关出头。 黑4关起,也是现代定式中少见的走法。白5斜飞罩角,黑6跨出引发战斗。

白5的斜飞,即形成大角图定式。

这是大角图定式一个变化,至白17滚打,双方展开激战!

最后结果-黑被劫杀。

立仁角:针对黑5斜飞罩角,白6、8更为强烈的反击。形成立仁角定式。

这是定式的一个变化-白24送两子给黑吃....

白26跳,双方已经没有退路了。结果是白被吃!

金井栏:白5搭,形成金井栏定式。

这是其中一个变化。

倒垂莲:黑2尖冲被古人起了一个优美的名字,像莲花一样倒垂下来...

倒垂莲定式中的一个变化-黑被吃!

镇神头:黑2飞镇,现代已被弃用,除非在上边星有黑子配合下偶尔有一试的。

这是相传唐代大国手顾师言和日本王子在对局中走出的“镇神头”定式。